-
长沙海关十项举措助力通关提速优化营商环境
为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长沙海关近期推出十项通关便利化措施,通过流程再造与技术创新双向发力,力争实现年内整体通关时效较往年缩减三分之一。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将显著降低企业跨境贸易成本,为湖南省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业务改革提升监管效能 通过全面实施“查检合一”“整合申报”等创新模式,将传统串联作业改为并联处理。检验检疫环节实施“先放后检”机制,对进出口货物推行“提前申报”制度,允许企业凭提单信息提前办理通关手续。针对查验异常报关单采用“先放行后改单”的容错机制,有效减少货物滞港时间。 二、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通关体系 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实现出口货物电子运抵报告与报关单数据自动比对,对匹配成功的申报数据实施系统自动放行。同步扩大税款电子支付覆盖面,推广企业“自报自缴”税收管理模式,通过智能审核缩短缴税环节耗时。 三、信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关区企业信用分级管理制度,对高信用企业给予查验率下调等便利措施。动态监测进出口企业通关时效数据,将考核结果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监管闭环。 四、协同联动改善口岸服务 联合地方政府升级监管场所基础设施,督促运营方优化堆场管理规则,通过调整免费仓储期引导企业加快申报准备。在重点园区试点“综合业务融合”服务,实现报关、征税、查验等环节“一站式”办理。 五、成效显现助推外贸发展 2018年改革实施以来,长沙关区进口通关时效已突破性降至110.6小时,较基准期压缩近40%;出口通关仅需7.58小时,效率提升超17%。这种制度型开放优势正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系统性集成创新,长沙海关构建起“安全监管+高效通关”的新型平衡,其经验已被纳入跨境贸易便利化典型案例。未来将持续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动态完善配套措施,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5-08-28
-
长沙金霞开发区打造现代钢贸物流产业新高地
长沙金霞开发区近期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重大绿地投资项目,规划建设现代化钢贸物流基地。该项目以独资形式落地,聚焦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领域,总投资额达2.4亿美元,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物流产业能级,预计年营业额超300亿元,年税收贡献逾1.5亿元。 一、项目区位与规划布局 项目位于长沙金霞开发区核心组团,紧邻长沙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区位优势显著。根据规划,基地将分为物流仓储加工、物流总部两大功能区,前者侧重钢材仓储、加工及配送服务,后者吸引企业区域总部入驻,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二、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带动 该项目的实施将填补长沙北部片区大型专业化钢贸物流基地的空白,推动传统钢材贸易向数字化、集约化转型。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项目有望降低区域制造业物流成本,同时带动就业、仓储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金霞开发区已建成完善的交通网络,涵盖铁路专线、高速公路及水运码头,为项目提供多式联运支撑。当地政府针对重点项目推出用地保障、审批优化等配套政策,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四、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项目采用绿色建筑标准,规划光伏发电系统与雨水回收设施,并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优化能源使用。这种设计既符合双碳目标要求,也能为企业长期运营降本增效。 五、未来展望与行业影响 项目建成后,长沙将新增一个辐射中部地区的钢贸物流枢纽,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地位。业内分析指出,这种产城融合模式或将成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2025-08-28
-
双牌县打造万亩油桐丰产林基地助力绿色经济
近年来,双牌县依托本地优质桐油资源禀赋,积极推进万亩油桐丰产林种植基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产业开发。作为湖南省桐油主产区,双牌县油桐种植历史悠久,所产桐油品质优良,在工业、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当前国内桐油市场供需缺口显著,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原料供给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油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桐油作为天然环保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电子绝缘材料等领域。数据显示,国内桐油年需求量约12万吨,而现有产量仅5万吨左右,市场缺口超过50%。双牌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特别适合油桐树生长,所产桐油酸值低、色泽浅,符合高端市场需求。 二、基地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万亩油桐丰产林项目采用现代农林科技,优选本地三年桐、千年桐等优良品种,配套建设灌溉系统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基地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桐籽超2万吨,可提炼精制桐油约8000吨。 三、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 永州市将油桐产业列入重点扶持特色农业项目,在土地审批、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双牌县出台专项政策,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并建立技术指导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开发"油桐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解决种植户前期投入问题。 四、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 除初级原料生产外,项目投资方可延伸发展桐油精深加工,开发环保涂料、生物柴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双牌县规划建设油桐产业园区,吸引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从种植、加工到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当地已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桐油衍生产品技术攻关。 五、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油桐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每亩林地年固碳量可达1.2吨。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还能改善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双牌县计划结合油桐花期发展观光农业,打造"春赏桐花、秋收桐果"的生态旅游线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国内桐油供应紧张局面,为双牌县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目前基地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首期30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建设,预计三年内实现万亩油桐全面挂果投产。
2025-08-28
-
双牌县阳明山北江冲民俗风情园招商引资启动
为促进地方文旅产业升级,双牌县近期启动阳明山北江冲民俗风情园招商引资工作。该项目依托当地多民族文化资源与生态优势,规划建设集民俗展示、体验互动、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旨在打造湘南地区特色文旅新名片。 一、项目区位与资源优势 阳明山北江冲景区地处双牌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适宜,森林覆盖率超过80%。区域内分布瑶族、侗族、土家族等10余个少数民族村落,保留有祭祀歌舞、织锦刺绣、长桌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该景区入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年接待游客量稳步增长。 二、产业规划与功能分区 项目规划三大核心板块:一是民族技艺传承区,复原传统民居建筑群,设立手工艺作坊与非遗展演剧场;二是生态休闲体验区,开发山地徒步、溪流垂钓等低碳旅游项目;三是综合服务配套区,建设游客中心、特色餐饮及文创商品街区。通过场景化运营,实现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良性互动。 三、投资模式与政策支持 双牌县明确支持独资或合资模式参与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土地流转优惠与税收减免。2023年当地出台文旅产业扶持办法,对固定资产投资超一定规模的项目给予专项补贴。目前景区主干道改造工程已完工,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成升级。 四、市场前景与社会效益 据行业分析,民族风情类景区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2%,游客对沉浸式文化体验需求显著提升。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创造200个以上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副产品销售与民宿产业发展。专家评估认为,其“生态+文化”模式对乡村振兴具有示范意义。
2025-08-28
-
湘中制药邵阳经开区原料药基地扩建项目启动
湖南省邵阳市经开区近期启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湘中制药原料药生产基地异地扩建工程正式落地。该项目以合资合作模式推进,总投资额1600万美元,旨在提升丙戊酸系列产品产能,同步优化研发与市场布局,助力区域医药产业升级。 一、项目核心聚焦原料药产能提升 湘中制药现有丙戊酸系列产品年产能为100吨,新基地将异地扩建至600吨规模。此次搬迁扩建基于现有技术积累,选址邵阳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符合当地产业规划导向。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国内抗癫痫类原料药供应紧张局面。 二、资金配置覆盖全产业链环节 除主体工程建设外,项目资金将分三部分使用:30%用于补充生产流动资金,保障扩建后运营稳定性;25%投入新药研发管线,重点开发中枢神经系统类创新药物;剩余45%用于建立专业化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认证体系。 三、技术升级符合绿色生产标准 新生产基地采用模块化厂房设计,引入连续流反应等绿色合成技术。据公开环评文件显示,项目废水处理系统升级后回用率可达80%,单位产品能耗较现有生产线下降18%,达到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二级标准。 四、区域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邵阳市近年将生物医药列为五大千亿产业之一,经开区已聚集7家规上药企。湘中制药扩建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带动上游化工材料、下游制剂配套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年新增产值超5亿元。目前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主体工程计划年内封顶。
2025-08-28
-
新宁湘商产业园招商火爆 标准厂房供不应求
在湖南省新宁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的背景下,湘商产业园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企业争相入驻。园区采取多元化的开发模式,高标准推进建设,短时间内便实现厂房供不应求的局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一、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双重驱动 新宁县湘商产业园区地处湘西南核心地带,交通网络发达,可快速对接周边经济圈。同时,湖南省及邵阳市将园区纳入重点发展项目,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入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高标准建设提升园区竞争力 园区按照现代化产业基地要求,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确保企业“拎包入住”。电力、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部分区域还配备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初期投入成本。 三、多元化招商模式成效显著 通过“边建设边招商”的创新策略,园区在施工阶段即与意向企业展开对接。招商团队重点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并针对食品加工、轻工制造等本地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实现项目快速落地。 四、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入驻企业涵盖电子元件、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多个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逐渐形成。部分先期入驻企业已投入生产,带动当地就业超千个岗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五、后续扩容计划提上日程 面对持续增长的入驻需求,新宁县已启动园区二期规划论证工作,拟新增建设用地并优化功能分区。相关部门正加快审批流程,确保后续项目如期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28
-
株洲电机核心动力助西南高铁融入全国骨干网
西南地区与京津冀城市群间首次实现高铁直达,标志着区域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这一突破性进展的背后,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供的核心动力支持。该项目的落地不仅优化了招商引资环境,更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中西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一、高铁动脉贯通南北的里程碑意义 随着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西南至华北的铁路旅行时间由20小时以上压缩至10小时内。银白色流线型车体穿行于崇山峻岭间,其搭载的56台大功率牵引电机与7组牵引变压器构成高效动力系统,使列车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保持380公里时速。这种技术突破彻底改变了云贵川渝等地区与环首都经济圈的时空距离。 二、尖端动力装备的技术创新路径 承担核心部件研制的制造基地,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牵引系统减重23%,能量转换效率提升至98.5%。特别研发的抗震散热结构适应西南地区特殊工况,其双循环冷却系统可确保-40℃至50℃环境下的稳定输出。这些创新成果已形成30项发明专利,其中7项技术标准被纳入行业规范。 三、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示范效应 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上下游128家配套企业发展,在株洲形成涵盖材料研发、精密加工、智能检测的完整产业链。属地化采购比例达81%,促进当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规模突破千亿元。配套建设的试验验证中心具备200公里半径内的全场景测试能力,为后续西部高铁建设储备关键技术。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引擎 新高铁通道使沿线城市纳入8小时经济圈,据测算每年可降低物流成本17亿元。京津冀的技术资本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互补,预计将培育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6个跨区域产业带。这种以基础设施先行带动要素流动的模式,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实践样本。 五、智能绿色交通的未来展望 基于该平台研发的混合动力版本已进入试验阶段,可实现山区路段再生制动能量回收。配套建设的智能运维系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使关键部件寿命预测准确率达92%。这些技术积累将为下一代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动车组提供基础支撑,持续提升我国高铁网络的覆盖广度与运行效率。
2025-08-28
-
三星工业园3万吨自来水厂助力区域招商引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需求日益凸显。三星工业园近期启动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建设项目,通过独资模式引入720万美元绿地投资,进一步完善区域供水体系,为招商引资提供关键保障。该项目涵盖引水、净水及管网工程,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 一、项目规划与建设内容 自来水厂选址于三星工业园北侧,占地15亩,设计日处理规模3万吨。主体工程包括取水泵站、絮凝沉淀池、过滤消毒设施及智能化控制系统,配套铺设主干管网12公里。采用模块化净水工艺,出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可满足园区未来5年发展需求。 二、技术亮点与环保设计 项目引入高效混合反应技术,缩短净水周期30%;污泥脱水系统实现废弃物减量处理。厂区采用光伏发电补充能源,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00吨。通过在线监测平台实时追踪水质数据,确保供水安全。 三、投资效益与区域影响 作为基础设施领域重点项目,自来水厂建成后将直接服务园区内40余家企业,间接带动装备制造、环保技术服务等产业链发展。据测算,项目运营后年收入可达23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7年。 四、政策支持与建设进展 该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工程清单,享受土地出让金减免等优惠政策。目前已完成地质勘测和环评审批,预计2024年底投产。相关部门同步推进供水定价机制改革,确保项目长期可持续运营。
2025-08-28
-
实泰湖南家电物流中心一期助力长沙产业升级
湖南省长沙市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其中实泰湖南家电物流中心(一期)建设项目作为省级重点工程,以合资合作模式吸引投资总额达15440万美元,致力于打造集展示、仓储、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枢纽。该项目总规划用地800亩,分三期开发,首期260亩建设将显著提升区域家电产业链效率,为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规划与区位优势 实泰湖南家电物流中心选址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域,依托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优势及周边高速路网,构建辐射中南地区的家电物流网络。一期工程主要建设产品展示厅、综合办公楼及标准化仓库,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家电产品的高效集散。 二、产业协同与功能布局 项目采用“前展后仓”模式,展示厅可容纳超千种家电产品陈列,配套的运输交易中心将引入数字化平台,缩短供应链中间环节。普通仓库按国际标准设计,配备自动化分拣设备,满足家电企业仓储物流需求,降低区域企业运营成本。 三、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一期工程严格遵循绿色建筑标准,采用光伏发电、雨水回收等环保技术,建筑能耗较传统仓库降低30%。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与长沙“十四五”规划中的低碳城市目标相契合。 四、经济带动与就业促进 作为住宿餐饮业关联项目,物流中心运营后将直接创造逾8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业发展。分析显示,项目三期全部投产后,年交易额有望突破50亿元,进一步巩固长沙在家电物流领域的区域枢纽地位。
2025-08-28
-
五矿湖南有色高新材料产业园落户望城经开区
湖南望城经济开发区近期迎来重大招商引资成果,由中国五矿湖南有色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高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分两期推进,致力于打造集有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及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未来将吸引一批以有色金属领域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 一、项目定位与规划布局 产业园位于望城经开区金星路99号,占地面积约500亩,是湖南省重点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项目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为主导,涵盖高端制造、技术孵化、成果转化等功能模块。其中,一期工程将重点建设标准化厂房与研发中心,二期规划商业配套及企业服务中心,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二、产业升级核心驱动力 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的标杆项目,产业园将依托中国五矿在有色金属行业的资源优势,重点突破高性能合金、稀有金属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园区内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已与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创新机制,预计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年产值超百亿元。 三、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望城经开区通过此项目进一步强化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就业岗位约2000个。园区配套建设智慧物流仓储系统和检测认证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已有十余家行业领军企业表达入驻意向,涵盖新能源电池材料、航空航天特种材料等领域。 四、绿色低碳建设标准 项目严格遵循国家绿色建筑标准,采用光伏发电、雨水回收等环保技术,建筑节能率预计达65%以上。产业园特别规划30%的绿化面积,配套建设生态景观带,实现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长沙市将该项目纳入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提供土地、税收等专项政策支持。预计2024年完成一期主体工程,2025年实现全面运营。项目方表示,将力争五年内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助力湖南打造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2025-08-2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